二探红楼八《丙子本》庚是残缺补纳

安晓玲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

    安 晓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红学界一般把现存的丙子本(庚)视为石头记的原本,通过分析它各章回的文本,笔者发现,它却是一部残缺本,被后人按照戚序本补纳而成[1]。笔者已经论证了,现有的丙子本(庚)的大部分回目在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以及杨藏本等中得到了印证,所以它不是伪本。但是,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它不是一部完整的手抄本,至少残缺47个回目。

    一、保持”最早77回石头记”原始形态的是列藏本

    凡是第79和80回分开的版本,第80回的回首是:

    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冷笑道:“菱角花开,!”

    但是,列藏本只有79个回目,第80回同第79回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章回,如图1(a)。其中“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位于图中第二行“爷时常还誇呢”之后。但是,丙子本(庚)则不一样,如图2,在内容上,这两个回目是分开的。第79回有回目的名称,如图2(a);但第80回,则没有回目名称,如图2(b)。拙文[10]已经指出:今本丙子本(庚)只是送审使用的“大字本”它的第八册则不是“大字本”的回目,而是“大字本”的原始手稿;因此它不能代表曹家第一次发行的石头记的面貌。

    (a)第79回(b)第17和18回

    图1列藏本的第79回(a),以及第17和18回(b)

    (a)(b)(c)

    图2丙子本(庚)的第79回(a)和第80回(b),以及甲辰本的第80回

    通过两者的对比,即可得出:列藏本的第79回才是“最早77回石头记”的原貌。那么今本丙子本(庚)为什么已经把第80回分出来了,但却没有回目名称呢?真正的原因是正如拙文[10]所发现的,今本丙子本(庚)的第八册不是真正送审的“大字本”文稿,而是它的“生成手稿”它是曹雪芹第二次修改后产生的第三稿;这时,曹雪芹尚未确定出第80回的回目名称。当曹雪芹对第八册进行誊清并进行第三次修改,得出“送审大字本”时,干脆将没有回目名称的第80回挪到第79回之末,合成一回。这一点正好成为笔者的新观点:为了早日出售石头记,曹雪芹的写作非常匆忙,以致未来得及把第80回的名称想好,就将它附在第79回之后,抄写出“大字本”急急忙忙拿出去送审。其它的相关证明请看拙文[11]。

    当“大字本”送审后,曹雪芹在其他人誊抄的“大字本”抄件上进行第二次修改,产生甲辰本时,曹雪芹将第80回又从第79回中分出来,并拟定出它的回目名称为:“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这就使笔者的上述解释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

    在蒙府本和戚序本上,第80回的名称却叫:“于弱迎春肠迴九曲姣怯香菱病入膏盲”说明曹雪芹在修改“转让80回石头记”时,又更改了第80回的名称。这就再次旁证了:曹雪芹在抄写“大字本”时,对第80回的名称的确犹豫不决,只好暂时不写出,将第80回挪到第79回之后,导致列藏本以第79回结尾。

    拙文[6、7]已经论证了:伪造蒙府本和戚序本所使用的底本就是:前者为“最早80回石头记”后者为“转让80回石头记”(两者的第80回的名称是:“于弱迎春肠迴九曲姣怯香菱病入膏盲”);所以,它们的第64、67和80回都有名称,而且第17和18回也分开成两个回目。

    那么,又如何解释:列藏本上却保留着第一次发行的“最早77回庚辰本”文本的原始状态呢?笔者在追回丙子本(庚)在外审过程中迷失的第64和67回时,发现蒙府本中的第64和67回就是丙子本(庚)丢失的章回。曹頫在曹雪芹去世后,又从杨藏本里的甲辰本生成稿中,照抄了它的底稿,补纳出第64和67回,编写出的“最早80回石头记”;后来,被伪造者用作伪造蒙府本的底本[5]。

    通过拙文[4、5]的分析,发现丙子本(庚)一共有四种文本:

    (1)庚辰本送审大字本:它的大部分是今本丙子本(庚)。伪造“近代伪本”己卯本和卜藏本时就是使用它作为底本。其突出特点是:只有77个回目,第24回以前贾宝玉的贴身书童叫“茗烟”24~34回则称“焙茗”在第38~80回又叫“茗烟”

    (2)“最早77回石头记”:是曹家出售的最早石头记版本,因迷失了两个回目,而且最后是第79回,所以这个版本实际上也只有77个回目。伪造列藏本的底本就是这个文本。它的特点除了只有77个回目外,各章回都只有“茗烟”一种叫法。

    (3)“最早80回石头记”:蒙府本伪造时所采用的就是这种版本[6];特点是:一共80个回目,各回也是都称呼“茗烟”

    (4)“转让80回石头记”:当曹家出售“最早77回石头记”几年后,便将它的的销售权转让给了庙市的书摊老板。在转让前,曹雪芹不仅把缺失的第64和67回补充了进去,同时将第17和18回,第79和80回分开,并且还对第64和67回、以及其它回目的文字进行了修改。伪造戚序本、舒序本、甲戌本、郑残本时,就是利用这个版本[7]。其特点除了有80个回目外,在第24回以前,叫“茗烟”;在24~34回,改成称呼“焙茗”第34回以后,又叫“茗烟”这是曹雪芹故意将第24~34回,按照程乙本一律称呼“焙茗”的原则修改的,以便可以轻易地鉴别出它是由书摊老板出售的书册。

    在清代,上面的第一个文本没有抄写出售;曹家开始抄写出售的是“最早77回石头记”后来改成“最早80回石头记”;由书摊老板抄写出售的是“转让80回石头记”这就是伪造红楼梦时,都是从这三个文本中挑选底本的原因。只有近代人,不知这些情况,而采用今本丙子本(庚)为底本进行伪造,自暴出它们是伪品。从古代伪本戚序本、舒序本、甲戌本、郑残本等都是以“转让80回石头记”为底本看,市面上由书摊老板抄写出售的石头记销量显著大于曹家。

    由于列藏本伪造用的底本是“最早77回石头记”[3],因而惟有它保留了这个最初出售版本的原始状态:(1)虽然把第17和18回分开了,但第18回没有回目名称;(2)第79回仍然是一个大的章回,没有第80回。但是,在伪造时,除了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和甲辰本修改其底本“最早77回石头记”外,还照抄了戚序本的第64和67回。

    总之,今本丙子本(庚)不能代表曹雪芹最初发行版本的原貌,它只是曹家送审的大字本;保持”最早77回石头记”书末原来形态的是列藏本。这就是说,列藏本在伪造时所采用的底本是当时由曹家出售的、真正的”最早77回石头记”抄本。

    二、丙子本(庚)的残缺部分

    在拙文[1]中,笔者发现:现有的丙子本(庚)原来是一部残缺本,缺失47个回目;是被收藏者模仿丙子本(庚)的笔迹,按照戚序本补抄齐全的。下面通过深入分析第24和28回,来证明这一论点。

    (1)丙子本(庚)第28回写出的骂焙茗的话是:

    那婆子道:“放你娘的屁!到好,”

    甲辰本、蒙府本、戚序本、程乙本等都是这么写些的;但是,列藏本和甲戌本却用“b2(左毛、右必)”代替“屁”似乎它们比丙子本(庚)成书时间更早。显然,不雅文字都是创作石头记最初时,曹雪芹采用下层人物的语言写出的,后来逐渐修改成文明词。在杨藏本上,揭开了这一矛盾的谜底。杨藏本写道:

    那婆子(啐)道:“(放)你娘的[[b2]]屁![[到好]],”

    原来底稿就是猥词“b2”由丙子本(庚)修改成甲辰本时,曹雪芹涂抹去“b2”改写成“屁”;所以,在甲辰本和程乙本上都是“屁”那么,如何解释现存丙子本(庚)的第28回不是“b2”而是“屁”呢?

    正如上面指出的:伪造列藏本时,所使用的底本是”最早77回石头记”在第28和24回,它保持了底本的原来状态,因而列藏本在第28回是“b2”之所以甲戌本也是“b2”是因为伪造者所采用的底本是“转让80后石头记”它上面写的是“b2”这两个版本的写法充分显示出:丙子本(庚)的“大字本”原本应该写成“b2”

    蒙府本之所以改成“屁”是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修改底本“最早80回石头记”把大部分的猥词替换成文明词(如“屁”)[6],而戚序本是按照蒙府本修改底本“转让80回石头记”[7]得出的伪本,故而也改成“屁”

    按照上面的解释,令各种版本使用不同的骂词得到了很好的解释。这就暗示出一个重大问题:今本丙子本(庚)缺失了第28回,被收藏者按照别的版本补纳了。那么,补纳的人是谁?照抄的是什么版本?请看拙文[1]。

    (2)丙子本(庚)第24回写出的骂词是:

    (倪二)把贾芸一把拉住,骂道:“臊你妈的瞎了眼睛了?磞起我来了!”

    **:又文明了起来。在杨藏本中,揭示出对它的修改情况是:

    (倪二)把贾芸一把拉住,骂道:“[[潮(上入、下肉)]]你妈[[的,]]瞎了眼[[睛了]]?碰起我来了!”

    * *:底本(即丙子本(庚))应该是猥词“潮”当修改成“你妈瞎了眼”后,就变成甲辰本和程乙本的描述;如:

    (倪二)把贾芸一把拉住,骂道:“你瞎了眼?碰起我来了!”

    戚序本和蒙府本:

    (倪二)把贾芸一把拉住,骂道:“臊你娘的,瞎了眼?磞起我来了!”

    列藏本和郑残本:

    (倪二)把贾芸一把拉住,骂道:潮你妈的瞎了眼睛了?碰起我来了!”(与杨藏本的底稿完全相同)

    **:与杨藏本的底稿相同的表达有列藏本和郑残本,说明:现存的丙子本(庚)还缺失第24回,它是按照戚序本补纳的;因为丙子本(庚)的骂词与戚序本、蒙府本雷同。

    下面以第28做例子,进一步论证上面的发现:现存的丙子本(庚)是一个残缺本,所缺失的回目是照抄戚序本。

    杨藏本在回首有下面一段描述:

    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既]](尚)不知(何在)何往,[[则]](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

    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里]]想道:"人人多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只见是宝玉[[坐在山坡上哭]]。林黛玉[[看见]],便(啐)道:"(呸!)我[[当]](打量)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痛哭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去落花]](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着)。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

    **:上面的底稿是丙子本(庚)的“大字本”修改稿是甲辰本。当与现有版本核对时,得出:列藏本是按照上面的底稿抄写而成,而甲辰本和程乙本这是属于上面的修改文字,只是又做了进一步的改动(甲辰本删去“[[忽然抬头不]]”;程乙本删去“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等句子)。但是,现有的丙子本(庚)则不同于上面的底稿(即列藏本),如下:

    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

    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

    **:这段文字抄自哪个版本呢?原来与戚序本完全相同。这就是说:现存的丙子本(庚)缺失这个回目,是照抄戚序本而来。

    最后,要提到:之所以强调丙子本(庚)是按照戚序本进行补纳的,是因为利用现存的丙子本(庚)伪造己卯本[2]时,伪造者家里收藏有戚序本的石印本——有正本。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红楼梦重要新发现(3):现有丙子本(丙子本(庚))残缺约24个回目

    [2]安晓玲:新探红楼(18):拙劣伪造的己卯本(一)、(二)、(三)

    [3]安晓玲:新探红楼(24):“列藏本”也是古代伪本

    [4]安晓玲:新探红楼(88):找回丙子本(丙子本(庚))的第64和67回

    [5]安晓玲:二探红楼(24):第67回目的文本分析

    [6]安晓玲:新探红楼(23):“蒙府本”是古代伪本

    [7]安晓玲:新探红楼(12):戚序本是伪造品(一(二)、(三)

    [8]安晓玲:新探红楼(16):“甲戌本”属高手的伪品(一)、(二)

    [9]安晓玲:新探红楼(27):“舒序本”是古代人的伪造的

    [10]安晓玲:红楼梦的重要新发现(2):丙子本(丙子本(庚))的第八册是手稿

    [11]安晓玲:新探红楼(60):庚辰本是在仓促下成书和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