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红楼18《卞藏本》不是曹家出

安晓玲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

    2006年上海拍卖林兆禄先生于1936年在滬市地摊买到的红楼梦残缺本,共十个回目和带一个目录(第30~80回);由卞亦文购得,故称“卞藏本”下面分析这个新版本的真伪。

    一、卞藏本格式不同于曹家的红楼梦版本

    卞藏本文本的书写格式如图1。一看,就知道:它不是曹家出售的石头记或红楼梦的手抄商品本。笔者在拙文[1]探讨了曹家发行红楼梦版本的格式;他们非常考究,具有固定的抄写规格。图2(a)是笔者论证出的曹家第一次发行石头记的版本“最早76回石头记”的抄写规格。第68回的第1671~1674等四页都是如图2(a)所示的商品本书页,版框界格是红色双线、中间带红色直线格;版心印刷成红色石头记。正楷书写在“红色直行格”的线装本上,所抄写的纸张首先采用木刻印刷成一定的样式;每半页9个直行,中间印了“石头记”;同时,在书页的中间书写出第几卷、第几回和多少页。每行抄写20个字。

    图1卞藏本红楼梦第一回照片

    (a)(b)

    图2最早77回庚辰本(a)和甲辰本(b)的书页

    笔者考证出的“最早76回石头记”的抄写格式在曹家第二次发行的80回甲辰本上得到证实,如图2(b)。誊抄用的线装本也是事先木刻印刷成固定的规格,红直行格,每半页9个直行,每行写21个字;每页中间写出“红楼梦”和第几回、多少页。

    图1和2对比,即可看出:卞藏本完全不符合曹家出售的红楼梦商品的规格。它是抄写在空白线装本上,每页中间没有写出“红楼梦”、“第几回”和“第几页”每半页虽然是9行,但每行却抄写了25个字。

    那么,卞藏本是不是由庙市老板抄写出售的手抄本呢?在这里,需要确定两个问题:

    (1)卞藏本所抄写的文本到底是曹雪芹的原著,还是伪造品?

    (2)如果是伪本,到底是古代人还是近代人伪造的?

    这两个问题唯有对卞藏本进行全面的文本分析后,才能确定;将在下篇文章中进行探讨。

    二、对卞藏本的疑点

    阅读完卞藏本后,不由得产生下列三个疑点:

    1)在第一、二、五、六回,有6处避讳字,将“玄”写成“元”把“弦”、“眩”等写成缺笔。众所周知,在文本中,出现避讳字是己卯本的特色,由曹家出售的丙子本(庚)、甲辰本、程乙本和120回红楼梦定本中,没有避讳字。而拙文[4]考证出:己卯本是文字水平低劣的伪品,避讳字纯属捏造。在卞藏本上也出现避讳字,不能不令人怀疑其文本的真实性。

    2)在卞藏本的前言中,引用了林兆禄先生在民三十七年的下列话:

    残抄本红楼梦,余于民二十五年得自沪市地摊,书仅十回,原订二册。

    置于行箧,忽忽十余载矣。今夏整理书籍,以其残破太甚,触手即裂,爰

    亲自衬补,订成四册。

    一般书籍,两百余年后,不致残破和碎裂;何况在12年前林先生买到此残缺本时并未出现碎裂,难道林先生的保存条件比书摊老板还差?既然纸张残破碎裂“触手即裂”必然会产生破损,回前和回末出现缺失是必然现象。例如甲辰本的第70回末和第71回前就发生残缺[5],为什么卞藏本没有书页的残缺现象呢?相反,与卞藏本相近年代的古本有:丙子本(庚)、甲辰本、杨藏本、列藏本、蒙府本、戚序本、甲戌本等,它们的纸张为何不出现“触手即裂”的现象?

    3)在1936年,林先生买到残缺本;于1948年重新裱糊好,为什么不公开?声明他收藏有一部红楼梦的新残缺本呢?一直到约2006年才公布和拍卖此残缺本,实在令人想不通:是何原因他要隐藏这个残缺本达半个多世纪,不让它与世人见面呢?

    在拙文[6]探讨红楼梦伪本的炮制过程时指出:“制作红楼梦古本的伪品,关键是纸张和墨汁要达到古代水平;因此制造成功的伪本,尽管购买了伪造字画用的古代纸张,但是所抄写墨迹的新旧仍然会露出马脚。这就是为什么近代伪造的红楼梦新古本尚未上市的根本原因;即存放的时间还不够。新制成的伪本,至少要存放五十年以上,才能渡过墨迹的初步鉴定关。当然,如果裱糊一下,可以使存放的时间缩短。”

    更新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红楼梦的重要新发现(1):丙子本(庚)第八册是原始手稿

    [2]安晓玲:新探红楼(56):如何确定最佳的红楼梦版本

    [3]安晓玲: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手稿大杂汇的证明

    [4]安晓玲:新探红楼(18):拙劣伪造的已卯本(一)、(二)、(三)

    [5]安晓玲:二探红楼(12):甲辰本是一部残缺本

    [6]安晓玲:二探红楼(5):新的红楼梦伪本正在酿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