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一场败仗

墙衣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嫡女明玉最新章节!

    承平帝领着大军日夜兼程朝大同府去,一路上招募民兵,募集粮秣,八月二日抵达大同府时,终于筹集了大军足以支撑三月的粮草,号称五万的禁军也终于满编。

    随着援军的到来,大同府的军民都松了一口气,俺答兵兵临城下已一月有余,虽然他们据城坚守,但城内缺少粮秣,俺答兵又在城外掳掠,大同府得不到补给,城内已经民心动荡。承平帝的到来恰似注入了一剂强心药,城内的百姓顿时又生出了希望。

    然而,大同府的新任总兵心里却七上八下,承平帝毕竟是个年轻的皇帝,从未打过仗,上过战场,这个年轻皇帝的到来真的能改变目前的局面吗?还是,将形势变得更加糟糕。

    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皇帝亲临,必定为主帅,没有战斗经验的主帅,形同一盘散沙的各府驰援镇兵,还有临时组成未经过军事训练的上万禁军,这一切加起来,怎么不让人担心?再加上,皇帝在大同府的安危,可都是他身为大同府总兵的责任。皇帝一旦在大同府出了什么差池,他林怀安的项上人头只怕要落地了。

    新任的大同府总兵林怀安自打听到承平帝御驾亲征以来,他就没过过一日舒坦日子,着急上火嘴上都起了好几个大燎泡,一碰就痛,连饭都吃不下。心里直埋怨,当初在广西府任指挥使的时候,费了老大力气打通关节,想要调动,谁知调是调了,却放到了大同来,名义上是升了,可这命能不能保住还两说,命若没了,升官又有何用。

    听闻承平帝的开路军已快到大同府城下,林总兵打起精神正准备点齐兵马,出城迎接,就听见有士兵来报,说俺答兵退了。林总兵赶紧上了城楼,远远望去,果然,围困大同府数月的俺答兵不见了踪影。

    林总兵喜上眉梢,大同府解了围,他这个总兵总算是能继续当下去了。一边又派哨兵前去打探俺答兵的动向。

    原来,俺答兵在大同府一带数月,早已将周边村庄洗掠一空,俺答兵素以速度著称,因为他们的粮草辎重多从当地掠取,没有负累。如今大同府周边已经洗掠殆尽,粮草无处可获,加上承平帝带领着大批援军的到来,俺答汗知道大同府必定攻不下来,于是带兵东撤,一路烧杀抢掠,朝宣府去了。

    承平帝在路上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一边拍人急驰宣府,十万火急,通报俺答兵来犯的军情,一边下令大同府内各驰援镇兵,火速回各驻地,以防俺答兵突袭。

    承平帝的军队,只在大同府城外休整了一夜,第二日,顺着俺答兵东撤的方向,追了上去。

    过了大同府,往东只见一路上村庄凋敝,空无人烟,俺答兵早已将这些地方洗掠一空,只留下破败残垣,满地尸首和见着军队便如惊弓之鸟的老百姓。秦军上下,无不恨的咬牙切齿,承平帝下令,大军加快行军速度,务必要赶在俺答兵到达宣府前,拦截下俺答兵。

    却说由俺答汗带领的这三千俺答兵,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以吹枯拉朽之势直逼宣府,谁知,却在兴和守御所受阻。兴和守御所和开平卫乃是宣府坝头防线的东西两个战略支点,一左一右,互为一体,首尾呼应,拱卫宣府安全。俺答兵在进入宣府地界时,先遭遇了兴和守御所的阻击。

    兴和守御所和一般的卫所不同,归宣大总督处直接调度指挥。这就有必要说一说大秦的军制,当时的大秦,从京师到郡县,都设立卫、所,这些卫、所分别由各省的都指挥司调度,而各省的都指挥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大同、宣府这一带由于直面北方防线,独自设立了一个宣大总督,来总管大同、宣化这一片的军务。兴和守御所便单独由宣大总督处管辖指挥。

    而兴和守御所之所以能抵挡俺答兵的进攻,其实全靠一人,此人名为孙剑英,孙剑英自幼家贫,因父早亡,靠其母杨氏缫丝和亲友资助,拜师于当地名士习武,文宣二十年,参加全国武举会试,获第五名武进士,深受当时的兵部尚书现如今的宣大总督赵伯伦的赏识,当时就被认命为正千户,驻守兴和守御所。

    兴和守御所镇守乃是新宁伯谭忠,谭忠曾多次和孙剑英讨论军事方略,每每为其折服,并将兴和守御所的士兵都交与孙剑英训练,归其节制。果然,在孙剑英的训练下,兴和所的士兵进退有度,临敌不慌不乱,各自为阵,互为呼应,俺答兵一路南下,未遇敌手,难免轻敌,因此在兴和所和孙剑英所率部遭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慌乱撤退,绕开了兴和所,退到了开平卫。

    开平卫就没这么好的运气,有孙剑英这样的人才。谭忠派了几个人去开平卫传递消息示警,却在半路上被俺答兵截杀,俺答兵换上这几人的服侍,骗开城门,趁机攻破了开平卫。开平卫一千多官兵全部战死。

    俺答兵攻破开平卫之后继续朝宣化府开进,终于在八月十二日,抵达宣府,兵临城下。

    承平帝带着大军一路紧追,孙剑英对俺答兵的成功阻击被宣大总督赵伯伦大为推崇,亲自向承平帝举荐,承平帝于行军路上召见了孙剑英,孙剑英对目前局势的看法和他的练兵对敌之策让承平帝惊为天人,承平帝大加赞赏之下,任其为参将,领前路军。

    承平帝所率大军一路追击,终于在宣府城外和俺答兵遭遇,无奈,大军一路长途跋涉,疲累不堪,且数量虽众,却因当中大多数人为临时抽调所至,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最终不敌俺答兵一击,溃败退守于兴和守御所,而俺答兵前有宣府守军,后有兴和守御所大军,害怕腹背受敌,也退至开平卫,于是成了两军一东一西对峙之势。

    这是承平帝生平打的第一场仗,也是他生平的第一场败仗,他在中军,只听传令兵来报,说前军和俺答兵交了手,谁知不过几刻钟功夫,便见前头的士兵一波波溃逃下来,如丧家之犬,反而冲乱了自己的队伍,渐渐,整队大军已呈溃败之势,承平帝只得下令,向后退至兴和守御所,就地整顿。这一仗真是败得稀里糊涂,莫名其妙,承平帝甚至没见着一个俺答兵,就见自己的队伍被打的落荒而逃,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屈辱呢。

    承平帝的中军大帐内,充满了沉闷压抑的气氛,所有人都不发一言,看着脸色乌黑的承平帝踱来踱去。

    这两个月下来,承平帝已经瘦了一圈,由于无暇打理,脸上长满了络腮胡子,再加上日夜兼程,风吹雨淋,皮肤也不再白皙,而是变成了棕黑色,整个像是脱胎换骨变了个人。

    当初,承平帝要御驾亲征的时候,身为禁军统领的熊佛海就心中直犯嘀咕,带兵打仗可不是儿戏,小皇帝受得了这个苦吗?谁知,这一路下来,小皇帝简直让他刮目相看。

    由于要赶路,承平帝舍了马车,跟着众将士一起骑马,从未长时间骑马的人一定不知道,长时间在马上,大腿两侧会被马鞍子磨得血肉模糊,一天下来,裤子粘了血水黏在肉上面,撕都撕不下来,不亚于酷刑,就这么长好了又磨破了,磨破了又长好了,得在腿上长成一层厚厚的茧子才能免于此刑。你看他们那些行伍之人,哪个不是如此,只要脱下裤子,两条大腿上都是坑坑洼洼不平。

    熊佛海以为小皇帝迟早受不了这个苦,谁知,小皇帝却忍住了,到现在,大腿两侧早已结了痂,留下厚厚的一层茧。

    且这一路经常是风餐露宿,日夜行军。这大夏天的气候变幻莫测,不是烈日就是暴雨,连士兵个个都咬紧了牙关,没想到承平帝也不吭一声,支撑了下来,与士兵同吃同住,从不需要特殊照顾,承平帝终于以他的行动赢得了上下的支持和尊敬。

    其实,承平帝何尝不觉得辛苦,大腿两侧被磨得血肉模糊,裤子粘住了肉,一撕便连皮带肉一起揭下来的时候,被烈日晒得在马上摇摇欲坠的时候,被暴雨浇的浑身湿透,铠甲像是千斤重的时候,他都想过要放弃。可是他不能,他之所以要御驾亲征,除了和明玉说的那两个原因,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要掌握兵权。

    兵权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可承平帝一直没有机会插手,没有兵权,他这个皇帝就永远当不稳当。这才是这次他明知毫无胜算还是一意孤行决定御驾亲征的最主要原因,他要趁机拉拢一批将士,打造他自己的队伍。

    承平帝知道,这群当兵的,最佩服的便是血性汉子,只要让他们看不起,他们就算听命于你,也不过是勉强行事,只有让他们打从心底里折服,才能真正收服这些人。这才是承平帝无论吃了多少苦头都不愿意放弃的原因,他从来都是对自己狠得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