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孩子带来的问题

墙衣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嫡女明玉最新章节!

    承平帝此刻正在位处于乾清宫的一处密室内,假如熟悉他的人,走进来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承平帝此刻紧抿着嘴唇,认真的听着什么,也许脑子里还在不停地思考。

    小小的密室内,坐了七、八个人,几乎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脸上都写满了狂热和激情,望着其中一个正站起身侃侃而谈的男子。

    那男子道:“我大秦自建国300余年来,积弊渐生,其深重者三,一曰吏治因循,一曰民穷财匮,一曰边备未修。赏罚不明、因循守旧之辈充道,有才干者上升无门,此其一;豪强大肆兼并土地,致使我大秦子民无地可耕,税赋收缴逐年下降,自玄德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到承平年,税收已降到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国库贫竭,此其二;……要革除此三大积弊,唯有变法二字。何为变法……”

    待此男子说完,即刻有另一男子站立接上曰:“子由兄的变法二字果然激动人心,然宗元认为,这变法似有不妥之处,变祖宗之法,革豪强之利,势必带来极大的阻力。变法二字固然容易,如何将变法推行下去才是最大的难题。……”

    接下来的近一个时辰,密室里气氛热烈,诸人对那位子由兄提出的变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既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似乎各有各的道理。承平帝未发一言,只坐在上头冷静的观察着,思考着,间或微笑,间或皱眉。

    直到争论告一段落,才有一男子站出来道:“诸位的看法都非常精彩,叔岳听了诸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想必在坐的都有同感。希望今日诸位同仁回去后莫忘我们读书会的宗旨。我们读书之辈,非为书中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求的乃是能展一己之才,能助一国之民,名垂后世,千古流芳。”

    见众人被煽动的抱负满腔,恨不得即刻一展身手,承平帝这才开口道:“今日诸君的言论让朕受益匪浅,朕为大秦有诸君感到庆幸。还请诸君再接再厉,我大秦江山之固,社稷之安,就托付给诸位了。”

    顿时好几位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同跪下道:“臣等必不负圣上厚望。”正在这时,一位太监模样的人出现,匆匆靠近承平帝,低声道:“刘总管在外候着,说是有要事报。”

    诸人见状,忙叩头告退。由那进来报信的太监引着,鱼贯而出。承平帝却唤住了那叫叔岳的男子,道:“叔岳,你留下来,朕还有事问你。”

    那名唤叔岳的男子闻言停下脚步,留了下来。这位叔岳,就是现任职于翰林院编修的刘友直,叔岳是他的字。

    出去的那几人中,大多是承平元年参加过殿试的进士们,如今不是在翰林院任职,便是点了庶吉士,还有几位选为了各部主事、中书。可以说承平帝几乎网罗了承平元年通过科举选拔出的所有人才。

    之所以有这么一批人聚集在此,得从承平帝有意培植网罗只属于自己的人才队伍说起。他在殿试上便发现刘友直这人胸中颇有丘壑,且不是个愚直之人,便有意接近。

    承平帝最终说服了刘友直,刘友直同意辅佐承平帝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亲政,并在同年中选取正直可靠有抱负有才干之人加以活动,并最终吸收了一批志同道合之徒,组成了现在的这个读书会。

    只见承平帝对刘友直道:“叔岳,如今这参加集会的人越来越多,不能再在朕的乾清宫里举办了,太显眼了。就算每次都借了别的名目,毕竟还是让有心人看出来。”

    刘友直点头道:“皇上说的是,臣也正在想办法。”停顿了会儿,刘友直道:“依臣看,如今这读书会上下都是读书人,不察民情,不通庶务者多,下一步还是该多从那些有真才实干,却因资历、门路等升迁无望的官吏中吸收些人加入进来。”

    承平帝点头道:“你说的极是,如今这治理国家,非是多读了几年圣贤书便能成事的,朕这几年下来,深有同感。”

    两人说话间,先头那领着诸位大人出去的太监又进来了,这回身后跟着一个人,也是太监打扮。一进来,便跪下给皇上磕头请安。

    承平帝道:“罢了,刘安,多什么礼,拣要紧事说罢。”

    那刘安忙道:“奴才接到莲秀宫里的暗桩来报,说符太贵妃今儿个上午唤人去太医院请了御医来。那御医却并非给符太贵妃瞧病,而是给去符太贵妃宫里请安的皇后娘娘瞧病。据御医诊断,皇后娘娘,有喜了。”

    承平帝当然手下也秘密培养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由太监、宫女组成,隐藏在各宫中,专为他打探消息,这个刘总管便是这支队伍的实际带头人。安插在各宫的暗探各自有上线,打探到了什么消息报于上线,再由上线一一汇总,报于刘总管,刘总管再根据事情轻重缓急,报于承平帝。

    这么几年发展下来,这支队伍竟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严密的情报组织,谁都不知道承平帝手下竟有这么一群人。

    此刻,承平帝听刘安说皇后有喜了,不由变色道:“你说什么?”

    刘安道:“禀圣上,奴才刚刚说,皇后娘娘她有喜了。”

    承平帝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受。理智告诉他,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不应该有他,但他心里却有着莫名的激动,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他和明玉的孩子。

    一旁刘友直见皇帝竟呆住了,半晌不出声,开口道:“恕微臣直言,皇后娘娘肚子里的孩子,不能留。”见皇帝仍旧沉默不语,又道:“如今正是皇上对付符氏一派的紧要时候,如今皇后娘娘有了孩子,是个公主还好说话,假若是个皇子,一旦符氏察觉到了皇帝的意图,难免不对皇上痛下杀手,另立皇后之子为帝。”

    皇帝苦笑道:“叔岳说的这些厉害朕不是不明白,不过,那毕竟是朕的第一个孩子,怎忍心…”承平帝没有再说下去。

    刘友直道:“皇上以后会有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无数个孩子,只怪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

    承平帝摇头道:“叔岳你也做了父亲吧,家中有几个孩子?”

    刘友直道:“臣有一子二女。”

    承平帝道:“假若为了你的前程,你必须牺牲其中的一个孩子,你肯吗?”

    刘友直沉默了。承平帝摆摆手道,“你们都下去吧,让朕好好想一想。”

    承平帝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心软的人,为了达成目的,他一向是不择手段的,他总认为要做一个强者就不能有妇人之仁,但此刻,他确确实实心软了。

    此时,有太监来报,说,皇后娘娘派人来,请皇上晚些时候去一趟坤宁宫。承平帝有心拒绝,说出口的却是,你去回吧,朕晚点便过去。这是皇后第一次派人请他去她的坤宁宫。

    晚膳时分,承平帝摆驾去了坤宁宫,却见坤宁宫上下乱哄哄的,红芍见承平帝来了,忙上前里行礼,道:“娘娘在西暖阁里休息呢。”

    承平帝问她:“怎地如此乱成一团。”

    红芍笑道:“是娘娘吩咐的,将东暖阁收拾出来,她好搬进去住,如今可不一样了,娘娘有了…”说了一半,红芍忙止住了,笑道:“奴婢不敢多嘴,还是请皇上自己去问娘娘吧。”

    承平帝起身去了西暖阁,红芍口中的东暖阁,是他和明玉大婚时候的婚房,大秦朝有史以来,皇帝大婚,都是在坤宁宫的东暖阁完婚的。

    只不过,符明玉在新婚三日之后,就从东暖阁搬了出来,搬去了西暖阁,再没有踏足东暖阁一步。

    承平帝想起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当时符明玉求他,让他不要碰她,承平帝没有答应,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不能答应。他和符明玉必须真正的成为夫妻,才能让符氏一派对他这个皇帝放心。

    他还记得符明玉当时惶恐的表情,在他进入她的那一霎那,她脸上的光顿时黯淡了下去,她痛的直咬嘴唇,他只能草草结束他们的第一次。在那个屋子里,他们都有不好的回忆,因此,符明玉搬出东暖阁,他什么也没说。

    承平帝知道,符明玉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过他,这一次,她要搬回东暖阁,是为了他,还是为了……孩子。

    明玉早听见通传,这时早候在一旁,见承平帝进来,笑着道:“皇上进来可看到了?妾让他们将东暖阁收拾出来了,再重新布置一下,到时候好搬进去住。”

    承平帝见明玉兴致勃勃的样子,知道她此刻心情好,也不忍扫兴,笑道:“在西暖阁住的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要搬到东暖阁去?”

    明玉低下头,半天才说道:“今儿个在符太贵妃那里,妾不过吃了半碗牛乳,便呕吐不止,太贵妃娘娘说臣妾这是有喜了,请了御医来,一把脉,果然是喜脉。皇上,你就要做父亲了。”

    说罢半天没见承平帝有反应,忙抬头去看承平帝,只见承平帝直直看着她,突然大笑道:“朕要做父亲了,哈哈,朕有儿子了。”

    明玉心里头才松了一口气,说实话,她刚才很怕承平帝不想要这个孩子,不受父亲期待的孩子,就算有母亲的爱,也是不幸福的。她笑道:“还不知道是儿子还是女儿呢。因此臣妾才打算将东暖阁收拾出来,将来孩子出生了,可以住在西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