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7章四位顾命大臣的态度

江渚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权术天下最新章节!

    太后吃惊的看着我,我接着说道:“如果母子一心,那么这普天之下,就没人敢擅动太后娘娘。御宝是死的,人是活的。太后娘娘就是不交还这块御宝,皇上当然不好到太后娘娘宫里来强抢这块御宝,可皇上会再做一块御宝。皇上说它是御宝它就是御宝,到时太后娘娘这块御宝就是废物。而且母子失和,太后娘娘在宫里就会失去皇上这个靠山,太后娘娘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皇上了。为太后娘娘计,太后娘娘不如早点将这块御宝交还给皇上。既然早晚是要还的,不如早还,这样还能使皇上高兴。只有母子和睦,太后娘娘在这宫里才能站稳脚跟。”

    太后满意地看着我说道:“水音,以后你就跟在哀家身边吧。”

    我明白自己终于得到了太后的认可,今后我就是太后在这宫里的第一心腹了,因此忙说道:“水音愚钝,能跟在太后身侧,朝夕受娘娘教导,水音感激涕零。”

    太后笑着对我说道:“好孩子,回去歇着吧。”

    我忙躬身说道:“请太后娘娘早些安歇。”说完,我就退了出去。

    我周水音终于在这红墙绿瓦的宫廷里迈出了第一步,我明白在这里只有不断的往上爬,,一刻也不能停歇,才能生存下去。我看着漆黑夜空笼罩下的宫殿,低声说道:“让我们来决一雌雄吧。”

    第二天一早,梳洗过后,我就和大姐她们来到了太后的寝宫。太后正站在窗前,不知想些什么,可能是听见我们的脚步声,太后回过头来,笑着说道:“哀家一猜就是你们三个。”我们忙给太后请了早安。

    太后对冯成说道:“传旨,摆膳。”一会儿就有宫女太监捧着大红捧盒走了进来,将饭菜一一摆放在屋内的圆桌上。太后在大姐的搀扶下,坐在了桌前。我注意到太后身后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宫女,她看了我们姐妹几眼。冯成用白色细棉布擦了擦一副乌木镶银的筷子,递给太后。我们静悄悄地站着,除了筷子银头相碰的声音,屋子里竟没有一丝声音。

    太后似乎有什么心事,只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二姐忙递过漱口水,太后漱了口,用手绢擦了擦嘴。对我们说道:“下去用饭吧。”

    我一边吃饭,一边在心里猜想太后到底有什么心事。突然我恍然大悟:是了,一定是因为太后要纳我大姐为妃,怕皇后不高兴。而皇后的身后是严贾一党,因此严贾一党一定会进宫谏阻纳妃这件事情。

    吃过了饭,我们进去服侍太后。太后说道:“清儿和婉儿先回去吧,水音留下来就行了。”大姐她们错愕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行过礼退了出去。

    这时小吉祥走进来说道:“启禀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派人过来说今早有些不舒服,就不能过来请安了。”

    太后只是点点头,突然太后看着我说道:“水音,你说一会儿谁能来?”

    我被太后的问题一下子问住了,太后笑着说道:“贾云光。”说完,就不再说话。我恍然大悟:右丞相贾云光一定会进宫阻止太后纳妃,皇后今早不过来给太后请安,也是因为怕看见自己的父亲与太后争执起来,她在中间难做人,干脆装病躲过去。宫里的消息传得也太快了,这只不过是昨晚的事情,今早恐怕这朝堂和后宫就无人不知了吧。

    太后笑着对我说道:“走,咱们去迎迎客人。”说完,就拉着我的手走到了东侧的一间房子,房门上方有三个小字“怀恩阁。”原来这就是太后处理朝政的地方,先帝病逝后,太后就在这里召对群臣,在每份圣旨上盖下“体仁堂”的玉玺。如今要太后告别这一切,想必太后极其失落吧。

    我随太后走了进去,就见屋子里一如太后的卧室,极其简素。北面垂着一道青色的帷幔,我知道这后面就是太后垂帘的地方。帷幕前摆着一张龙椅,皇上小时候一定是坐在这里。东西两侧摆放着几把椅子和几张高几,这就是给群臣坐的了。太后掀开帷幔,拉我走了进去,里面只放着一把椅子,椅子前放着一张高几,这就是太后以前握天下之权的位置了。太后似有无限留恋的坐在椅子上,我站在太后身侧。

    太后突然说道:“这帷幕是岭南巧匠所制,里面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外面,外面却看不见里面。”

    我说道:“以前常听人说鲛绡,不会就是这东西吧?”

    太后笑着说道:“差不多了。”

    突然冯成走进来说道:“启禀太后娘娘,右丞相贾大人求见。”

    太后似乎是松了一口气,说道:“宣贾大人晋见。”太后的神情看似轻松了很多,我突然明白过来:太后心中实际上一直担心严景云和贾云光一起入宫,那么事情就棘手了很多。毕竟这两个人的势力不容小觑,如果他们二人都进宫来,联起手来反对纳妃,那么此事多半要半途而废。如今只有贾云光一个人进宫来,就好办多了,起码说明严景云在这件事情上是保持中立的。可严贾二人,一向共同进退,如今为什么严景云不进宫来了呢?

    我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见有人说道:“老臣叩见太后娘娘,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娘娘笑着说道:“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老大人快坐下吧。”

    我是第一次见贾云光,贾云光是武将出身,长得气宇轩昂,方阔的脸上长着浓密的胡须。我不禁暗想,有一个这样的老爹,这贾皇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只听贾云光说道:“太后娘娘,老臣是个粗人,不会学他们绕弯子,因此有话就说个痛快。老臣今早在朝房中,听人说太后娘娘要给皇上纳妃。”我不禁暗笑:这些朝里的大人们,明明心思比谁都细腻,非要说自己说直话。一定是皇后今早派人出宫,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否则皇后也不会那么巧,今早就病了。这个贾云光却说是听别人说的,究竟直在哪里?

    太后笑着说道:“正是,哀家正要召见四位顾命大臣,商议此事。不想贾大人先知道了。”

    贾云光说道:“老臣不同意纳妃。”

    第7章 四位顾命大臣的态度(下)

    贾云光接着说道:“太后娘娘,皇后年纪尚小,等皇后诞下太子再为皇上纳妃也不迟啊。”

    太后笑着说道:“皇后入宫已经一年有余,至今尚未诞下太子。因此哀家想为皇上纳妃,早些生下皇子,哀家对列祖列宗也算有个交待。”

    贾云光说道:“如果皇妃先生下皇子,皇后再生下皇子,将来究竟立谁为太子?”我不禁有些想笑,这皇子的影子都没看见呢,就开始争起太子之位了。

    太后说道:“到时嫡庶长幼自有公论。”贾云光还要说些什么,太后说道:“贾大人,明日哀家召见四位顾命大人再议此事。哀家今日也累了,你跪安吧。”贾云光不好再说些什么,只能退了下去。太后沉思着不再说话。

    冯成突然走进来说道:“启禀太后娘娘,成王殿下求见。”

    太后似乎也很意外,只说了一个“宣”字。成王早已走了进来,跪下给太后行礼。成王长得倒是风姿俊美,白净面皮,长长的丹凤眼,修剪得极其整齐的胡须。

    一时行完礼,成王告了坐,笑着说道:“太后娘娘身体可还康健?”

    太后也笑着说道:“老了,每日吃了睡,睡了吃,闲时下下棋,斗斗牌。记性差了很多,遇事都是冯成给提着。”

    成王忙陪笑说道:“太后娘娘为国事操劳多年,倒是应该享享清福。如果再有几个孙儿孙女围绕膝下,以娱太后娘娘晚景就更好了。”果然,成王此次进宫也是为了纳妃的事情,没几句话就说明了来意。不过,以成王的话猜测,他是赞成纳妃的。

    太后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哀家倒没什么,只是皇上虽然年纪尚幼,但先帝在皇上如今的年纪已经有了一个皇子一个公主。早点生下皇子,有利于山河社稷的稳固。成王是自家人,实是为山河着想,因此考虑得周全。不像有些人,只为了个人私利,置山河社稷于不顾。”太后这番话实际上是对贾云光的批评,同时表明对成王态度的肯定。在这微妙的时候,太后知道自己必须把成王拉过来。

    果然成王说道:“为太后娘娘分忧,是为臣的本分。纳妃之事,本是宫闱之事,一切均应由太后娘娘决断。”

    太后说道:“帝王之家无私事,帝王一举一动皆关系天下兴衰。因此私事亦即公事,不可不慎。明日哀家要召见卿等顾命大臣,共议此事。”

    成王说道:“此事有利于千秋社稷,臣必当唯太后娘娘马首是瞻。”成王又说了几句闲话,就告辞出宫去了。

    太后的神色似乎轻松了很多,的确现在有成王站在自己这边,明日就会轻松很多。

    我不禁暗叹:成王果然是一个聪明人,一定是他看到严景云没有进宫,只有贾云光一个人进了宫,就猜到严景云在此事上态度暧昧。如果这两个人一起进宫,那么成王就会选择装聋作哑的态度。毕竟得罪这两个人,极不明智。现在情势有变,因此他选择站在太后这边,以求讨好太后。成王深知严贾二人对自己的猜忌,知道无论如何讨好二人,都不会有什么作用。因此成王选择时机,向太后靠了一步。

    太后沉思良久,突然说道:“宣严左丞、杜御史晋见。”我吃惊的看着太后,太后对我微微一笑。

    过了一会儿,严景云和杜衡山来了。我特意看了一下严景云,严景云年近花甲,须发都有一些花白,平静的神色看不出喜怒,却有一种威严的气度。杜衡山却是老迈之极,雪白的须发,小而浑浊的双眼,每当说话前,都要习惯的看一下严景云的神色。

    两人行了礼,坐了下来。太后说道:“哀家宣召卿等,是为了给皇上纳妃一事,不知二位卿家如何看待此事?”

    半晌,严景云开口说道:“这是太后娘娘家事,微臣不好胡乱奏对。”

    杜衡山看了一眼严景云,这才颤颤巍巍地说道:“严大人所言甚是,此乃太后娘娘家事,臣等外臣不好胡乱奏对。”

    太后微微一笑,说道:“昔日周文王有皇子百人,因此大周山河传嬗四百年之久。是故自古有天子一日纳九嫔之礼,这都是先朝为了山河社稷的稳固。皇子越多山河方才越稳固,因此天子应广纳妃嫔才是。”太后说完,只是看着严景云。

    严景云说道:“太后娘娘所言甚是。”只说了这一句,就不肯再多说第二句。

    太后又说道:“如今皇上后宫只有皇后一人,而皇后又一直不曾诞下皇子。因此哀家忧心不已,一直想为皇上纳几位妃子,以广皇祚。”我突然一惊,太后说的不是纳一位妃子,而是几位妃子,这其间大有玄机。敏锐如严景云者,想必也听出来了吧,果然严景云的神色似乎一动。

    太后接着说道:“故此哀家一直让人细细访求淑女,访知严大人四女容、言、德、功无一不备,杜御史九女也是才貌双全,哀家想把两位卿家的千金也选进宫中为妃,不知二位卿家意下如何?”

    严景云的嘴角似乎动了动,半晌才说道:“臣女愚钝,恐怕不足以忝位椒房,还望太后娘娘三思。”严景云虽然如此说,可没有斩钉截铁的拒绝太后,看来他已经心动了。

    太后说道:“严大人不必太谦,严大人之女的才貌京师里的人都是称赞不已,哀家闻名已久。哀家的主意已定,望严大人不要推托才好。”

    严景云站起来躬身说道:“太后娘娘如不嫌小女愚钝,臣愿将小女送入宫中,还请娘娘多多教导。”

    杜衡山也忙说道:“老臣谨遵娘娘懿旨。”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就也都躬身告退了。看来明日一战太后娘娘已经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