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译本序①

鲁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二心集最新章节!

    再论原始民族的艺术则批判主张游戏本能,先于劳动的人们之误,且用丰富的实证和严正的论理,以究明有用对象的生产(劳动),先于艺术生产这一个唯物史观的根本底命题。详言之,即蒲力汗诺夫之所究明,是社会人之看事物和现象,最初是从功利底观点的,到后来才移到审美底观点去。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功用由理性而被认识,但美则凭直感底能力而被认识。享乐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学底分析而被发见。所以美底享乐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底愉乐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这结论,便是蒲力汗诺夫将唯心史观者所深恶痛绝的社会,种族,阶级的功利主义底见解,引入艺术里去了。

    看第三篇的收梢,则蒲力汗诺夫豫备继此讨论的,是人种学上的旧式的分类,是否合于实际。但竟没有作,这里也只好就此算作完结了。

    <center><b><font color="#cc33cc">五</font></b></center>

    这书所据的本子,是日本外村史郎的译本。在先已有林柏先生的翻译,本也可以不必再译了,但因为丛书的目录早经决定,只得仍来做这一番很近徒劳的工夫。当翻译之际,也常常参考林译的书,采用了些比日译更好的名词,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前车可鉴,使我屡免于误译,这是应当十分感谢的。

    序言的四节中,除第三节全出于翻译外,其余是杂采什维诺夫的露西亚社会民主劳动党史,山内封介的露西亚革命运动史和普罗列塔利亚艺术教程余录中的蒲力汗诺夫和艺术而就的。临时急就,错误必所不免,只能算一个粗略的导言。至于最紧要的关于艺术全般,在此却未曾涉及者,因为在先已有瓦勒夫松的蒲力汗诺夫与艺术问题,附印在苏俄的文艺论战(未名丛刊(29)之一)之后,不久又将有列什涅夫文艺批评论和雅各武莱夫的蒲力汗诺夫论(皆是本丛书(30)之一)出版,或则简明,或则浩博,决非译者所能企及其万一,所以不如不说,希望读者自去研究他们的文章。

    最末这一篇,是译自藏原惟人所译的阶级社会的艺术,曾在春潮月刊(31)上登载过的。其中有蒲力汗诺夫自叙对于文艺的见解,可作本书第一篇的互证,便也附在卷尾了。

    但自省译文,这回也还是“硬译”能力只此,仍须读者伸指来寻线索,如读地图:这实在是非常抱歉的。

    一九三年五月八日之夜,鲁迅校毕记于上海闸北寓庐。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六月一日新地月刊(即萌芽月刊第一卷第六期)。

    艺术论包括普列汉诺夫的四篇论文:论艺术、原始民族的艺术、再论原始民族的艺术、论文集二十年间第三版序,一九三年七月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为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2民众主义通译民粹主义。

    3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俄国沙皇。一八五五年即位,后在彼得堡被民粹派的秘密团体民意党人炸死。

    4“土地与自由党”又译“土地和自由社”民粹派的组织,由普列汉诺夫、米哈依洛夫等于一八七六年在彼得堡建立。

    5“均田党”通译“土地平分社”一八七九年“土地和自由社”分裂后成立,主要成员有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德、查苏利奇等。

    6资本论第一卷的俄译本于一八七二年在彼得堡出版。它是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译本。

    7我们的对立通译为我们的意见分歧。

    8历史上的一元底观察的发展通译为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9辅车相依语见左传僖公五年。比喻事物的互相依存。辅,颊骨;车,牙床。

    10iskra(火花)即火星报。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报纸。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德国莱比锡创刊,先后在慕尼黑、伦敦、日内瓦出版。列宁和普列汉诺夫都参加了编辑部的工作。在列宁的领导下,火星报草拟和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草案,并在国内各城市成立了火星派组织,它实际上成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机关。从第五十二期起被孟什维克所把持,一九三年十一月,列宁退出编辑部。该报出至一一二期停刊。

    11布尔塞维克通译布尔什维克;门塞维克,通译孟什维克。

    12日俄战争一九四年二月至一九五年九月,日本帝国主义同沙皇俄国之间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13赛宁通译沙宁,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所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一九七年。主人公沙宁是个否定道德和社会理想,主张满足自身欲望的人物。

    14门塞维克的取消派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失败后,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形成的孟什维克机会主义派别。他们慑于当时的白色恐怖,企图放弃党的纲领、策略和传统“取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代之以一种只在合法范围内活动的涣散团体。该派在一九一二年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会议上被清除出党。普列汉诺夫当时曾领导一个从孟什维克中分化出来的“孟什维克护党派”同布尔什维克结成联盟,反对取消派反党分子。

    15zvezda(星)即明星报,布尔什维克的报纸。一九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一二年五月在彼得堡出版,列宁从国外指导了它的工作。一九一一年六月以前,普列汉诺夫等“孟什维克护党派”曾为该报撰稿。

    16pravda(真理)即真理报,布尔什维克的合法报纸。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在彼得堡创刊,一九一七年三月成为布尔什维克的中央机关报。一九一三年三月至六月,普列汉诺夫曾为该报写过一些反对取消派的文章。

    17“协同”通译“统一派”是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统一报为喉舌的孟什维克护国派集团。成立于一九一七年三月,一九一八年夏解体。

    18布勒斯特的媾和指一九一八年三月苏俄与德国等国在布列斯特订立和约。这是列宁领导下的新生苏维埃政权为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集中力量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而采取的一种革命的妥协。

    19inorekol国际通讯的简称,共产国际出版的刊物。

    20密柳珂夫(1859~1943)通译米留可夫,俄国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家、政客,立宪民主党头子。劳动者解放团即劳动解放社,一八八三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组织的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它曾作过很多工作,并给民粹主义以沉重打击;但它也存在看对农民的革命性估计过低、对自由资产阶级的作用估计过高等严重错误。

    (22)罗若卢森堡(rosaluxembrug,1871~1919)通译罗莎卢森堡,国际工人运动的女活动家。生于波兰,一八九三年参加创立波兰社会民主党。一八九七年后移居德国,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

    (23)这里的引文现译为:“我觉得在这里应当附带向年轻的党员指出一点:不研究——正是研究——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就不能成为一个觉悟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因为这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列宁选集第四卷第四五三页,一九七二年十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24)托尔斯泰对于艺术的见解,普列汉诺夫文中所引的是这样一段话:“艺术者,是人们之间交通的一个手段。这交通,和凭言语的交通的特殊性,是在凭言语,是人将自己的思想传给别人,而用艺术,则人们互相传递自己的感情。”

    (25)st.si摸n圣西门(1760~18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omte,孔德(1798~1857),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hegel,黑格尔(1770~1831),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26)stael 斯达尔夫人,(1766—1817),法国女作家、文艺评家。guizot,基佐(1787~1874),法国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taine,泰纳,参看本卷第85页注4。

    (27)薄墟曼(bushman)通译布须曼,西南非洲的一种原始民族。韦陀(vedda),通译维达,斯里兰卡的一种原始民族。印地安(indian),美洲的土著民族。

    (28)毕海尔(k.bucher,1847~1930)通译毕歇尔,德国经济学家。

    (29)未名丛刊鲁迅编辑的专收翻译著作的丛书,原由北新书局出版,一九二五年未名社成立后,改由该社出版。

    (30)本丛书指科学的艺术论丛书,鲁迅、冯雪峰编辑,一九二九年六月开始,分由水沫书店和光华书局出版。文中提到的文艺批评论和蒲力汗诺夫论的中译本,曾列入该丛书计划,但后未出版。

    (31)春潮月刊文艺刊物,夏康农、张友松编辑,上海春潮书店出版,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创刊,次年九月停刊,共出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