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学森

丁宇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丁宇宁文集最新章节!

    钱学森,像我们一样平凡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却演绎了极其精彩的一生。无数的光环笼罩着他,他却始终甘愿做最原本的自己。一句“为了改变中国而读书”不知浸染了多少海外浪子的血泪,然而最终他做到了。

    当他知道祖国解放时,他是多么渴望回归。“我想要自由、愉快的离开美国”由于他对导弹建设方面突出的才能,美国畏惧他的回国会使中国有巨大的变化,便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用诬陷强留在美国。五年的被困他国“牢狱之苦”并没有消磨他回国的决心,也没有打消他所有的宏伟志愿。他爱他的国家,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默默的积攒这一切能量,在沉默之后轰然爆发。在1955年9月,在等待了漫长的五年之后,在无数的梦魇侵蚀之后,他终于爆发了,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他成为了航天事业、导弹事业的奠基人,当之无愧的成为“两弹一星”之父。

    “无论身处何地,我始终热爱我的祖国,我是中国人,所以我必须回到那片热土上去挥洒我的汗水和鲜血。”也许,这就是他的信仰“学成之后,必报祖国,谁也不能阻挡我。”当他说出这句话时,足以证明他坚定的信念和高强的爱国情操,他更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共产主义战士。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妻子的陪伴、支持和鼓励。他有一个好妻子,幸运的陪伴他走完了一生,蒋英!她愿意放弃一切,同他一块再次回到美国。在从欧洲留学十年的她在大陆前程一片璀璨时,毅然再次告别祖国,是需要多大的舍让和成全。她放下了一切,只为自己所爱之人。

    他对科学是严谨的,在做实验时,他对门生的教导让我们知道,科学里没有“我认为”一切都要以现实为依据。当火箭发射成功时,大家都沉浸在喜悦、兴奋之中,纷纷羡慕佩服他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佩服我,要相信科学!”

    身在异国他乡,他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取名永刚、永真,是在鞭策自己也是在鞭策他们永远要刚强、追求真理。他等待着,等待着站在中国那片红土地上去大展宏图,他没有被现实所打垮,更没有屈从美国的高薪聘用。只因那身黄色的皮囊里,沸腾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不屈的热血。也只有当他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才会有这样的高度寄予子女他所有的人生准则。

    很难想象,在一个没有零件、没有风洞甚至没有基本参数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苏关系绝交后,苏联撤回所有在华专家:把一个模型制造成现实武器,制造一颗中国自己的弹道需要克服多少无法克服的困难,需要多少夜以继日的工作,需要牺牲多少常人所认为的幸福,才换来这民族的荣誉,才铸造起这把民族的利剑。

    太多的言语都无法形容当国家和尊严被人蔑视的愤怒,我们只能低下头颅去继续我们的行程。去追赶、去超越,当两弹一星飞越上空时,我又是如此的激动,激动的一塌糊涂,不知言语“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只是在心中一次次呐喊。那个时刻,不知道会有多少热泪在伴随着成功的凯旋的号角声悄然的滑落,一滴、一滴,凝聚成一座永恒的丰碑。

    暮年他们的对话颇有深意“如果你不嫁给我,你可能会成为中国一名伟大的歌唱家,你天资聪明,又那么勤奋你后悔吗?”“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在丘吉耳的母亲在临终时,牧师问他有没有什么遗憾?’她说,‘我大英帝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大英帝国生下了一个丘吉尔,所以我不后悔!’这个比喻虽然不恰当,中国可以没有像蒋英的科学家,却不能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这不叫‘后悔’,这叫‘光荣’”!

    这是光荣!这是一个民族的强烈爆发和再次的觉醒!他,远去了,长眠在天河之中。他精神的光环永远的照耀着我们这些后辈,在各自的事业上,不同的轨道里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不需要多少豪言壮语,不需要太多解释,仅仅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