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誓师大会

红提碗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女将军之我凭开箱征服天下最新章节!

    北伐的旨意一下,各部就得忙碌起来了。

    户部钱粮先行,工部加紧赶制各军的兵器和铠甲,兵部则在各地发布了新一轮的征兵公告。

    先头部队在圣旨下达的第三天就已经开拔。

    潘椋作为主帅,得等司天监查好黄道吉日,开完誓师大会之后,才能出行。

    而这个日子也很快就到了。

    半个月后,正是司天监选定的吉时,庆元帝带着太子赵垣亲至太庙。

    “……我大庆四面环虎,楼国、夏国、蕃国、及理国,成夹击之势包围着我们,咱们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日夜难寐。

    圣祖在世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夺回当年被舍之领土,然直至圣祖殡天那日,此愿仍未能实现。

    当初朕在圣祖病床前立下誓言,定要夺回燕云十六州,以解圣祖心结。

    如今,这个机会来了!

    楼国国主新丧,新主尚幼,后宫女子监国,苛待旧将,强制夺权,导致国内动荡不安。

    敌国动荡不安,乃是我国之大幸事!

    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今日,朕亲至大庙,为我大庆全体将士祈福,愿诸将驱逐鞑虏,复我大庆国土!”

    “驱逐鞑虏,复我大庆国土!”

    “驱逐鞑虏,复我大庆国土!”

    ……

    上万将士的宣誓声,一浪接着一浪,震得京城的天空好似都在发抖。

    庆元帝誓师语落,将帅令交到了潘椋的手中。

    身披铠甲的潘椋,捧着帅令,恭恭敬敬地叩拜了上天,叩拜了庆元帝,又叩拜了军神,接着转身,对着底下的上万将领呼喝一声:

    “我潘椋,时隔十年再次披甲上阵,为了我热爱的故土,为了心中不灭的信仰。潘椋虽老矣,尚能披甲上马,诸位正当年,更能披荆斩棘。

    愿以我等之血肉,铸就后世之荣光!

    此战,必胜!”

    “必胜!”

    “必胜!”

    “必胜!”

    “来人,上酒!”

    庆元帝招了招手,内侍和亲兵们搬出无数坛烈酒,一一给诸位将士满上。

    “今日,朕满饮此杯,送诸将远行。待诸将凯旋归来,朕必将亲至皇城之外,再替众位接风洗尘!”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喝!”

    庆元帝一仰脖,将杯中的烈酒灌入腹中。

    一旁的太子赵垣被此情此景所感染,目光从庆元帝身上,转至齐国公潘椋,又转向底下站着的上万将士。

    “喝!”

    他也大喝一声,一口干下手中的烈酒,却因为年轻不善酒力,被呛得直咳嗽。

    内侍急忙上前替他拍背。

    他轻轻摇了摇手,示意自己没事。

    虽然烈酒呛喉,但恰如一团烈火点燃了他的激情。

    看着底下将士们群情激荡,他也好想跟着振臂高呼一番。

    喝完誓师酒后,众将将手中的酒碗一砸,拉起战马的缰绳调了个头。

    潘春将潘椋的战马牵了过来,潘椋一个翻身上了马。对庆元帝拱了拱手,左手拉了一下缰绳,右手高举战刀,喊道:

    “出发!”

    大军开拔。

    上万铁骑奔袭而出,从太庙一直奔向城门之外,嘚嘚嘚的马蹄声,踩在青石板路上,也踩在沿街观看的百姓心头。

    上至白发苍苍,走路颤巍巍的老者,下至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孩,皆自发站在官道两旁,目送大军的离去。

    “圣上,大军已经走远了,回宫吧,龙体贵重啊。”

    福康跟在庆元帝的身后,小心地建议着。

    “回吧。”

    庆元帝点了点头,福康连忙挥手招来龙辇,扶着庆元帝坐了上去。

    赵垣也在内侍的搀扶下坐上了太子的铜辇,他不胜酒力,此时有些醉了,脑袋昏沉沉的,用手轻轻抵着脸颊,头一点一点的。

    所幸太庙距离皇城并不远,皇家御辇拐几个弯就回到了皇城内,倒是没让京城的百姓看到他此时的窘态。

    庆元帝回到紫宸殿后,独自一人坐在殿中。

    “阿兄,此次北伐,弟倾尽国力,不成功便成仁,若能胜,我大庆国土复原有望,若不能,后续十数年,恐怕都无力再与楼国一争高下,愿阿兄在天之灵,护佑我大庆将士。”

    大军刚开始行进的速度极快,不到半个时辰便出行了近百里,之后就渐渐放缓了脚步。

    这一万多将士,皆是骑兵,其中不仅有轻骑兵还有重骑兵,倘若一直以急速前行,不仅人受不了,马更受不了。

    潘椋年岁已高,比不上前方那些身强体壮的将士们,前方带队的高将军担心他的身体,派亲兵过来询问他是否需要转乘马车。

    潘椋摆了摆手:

    “还行,只是许久没有这样策马狂奔了,有些喘。转告高将军,莫要因为我耽误了大军的进程,该走就走,马车留下,再给我留下几个人。若有需求,我自会换乘。”

    “喏!”

    亲兵将潘椋的原话带给了高将军,高将军点了点头,随机点了十几名武艺高强的亲卫护送潘椋,又留下了马车,接着便带着大军先行一步了。

    此次北伐的主战场不在沧州,但上阵的主力仍以各州郡的边境军为主。

    沧州军自然也接到了北伐的命令。

    周奎当即点了六万大军,前去雄州与东路军汇合,留下两万将士看守沧州边境,以防蛮军趁着沧州边境空虚之际攻入后方。

    背嵬军作为周奎手下最强的兵种,自然是冲锋前线的主力。

    众人收到军令后,很快便整顿军务,大军即刻开拔。

    从沧州到雄州不过两百多里,沧州军全力行进,半日后,即到达雄州,与东路军主力汇合。

    此时,高将军带领的禁军也到了半路,再有一日即可抵达。

    潘椋虽下令大军先行,但他亦不愿意因为自己耽误北伐的进程。

    一路上,骑马与乘车轮换,一直跟在禁军后面不远处。

    第二日傍晚,一万禁军和潘椋先后抵达了雄州大营,东路军十万人聚齐。

    当夜,士兵们扎营休息,将领们则聚在军帐中开会。

    “潘帅,多年未见,依旧老当益壮啊!”

    周奎再一次见到潘椋挂帅,情不自禁地夸赞了一番。

    “唉,老了老了,此次,上场作战的主力是你们,我老潘呐,只能在身后为大家摇旗呐喊,努力不拖诸位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