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网络为正义拨开一片云天

单宝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单宝剑文集最新章节!

    自从有了互联网,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都为之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缩短了世界间的距离,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近在咫尺的“地球村”它正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改变着这个世界,改变着这个世界的一切。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借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逐步在中国崛起一个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网民群体。多达2。3亿的中国网民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与撞击。网民的舆论正在变得举足轻重,两亿多网民正成为中国公民社会的主体,成为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火车头”

    不知怎么了,也许2008年注定是咱们中国的一个不平静的一年,突出表现是大事喜事多,天灾人祸也不少。本来,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的奥运之年,是值得大庆特庆的一年,可竟意想不到地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天灾人祸。先是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紧接着,又陆续发生了口足手病、火车出轨、藏独势力破坏、公交车燃爆、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且有的不只是一起一地,可以说各种天灾人祸接连不断,麻烦不断,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灾难压不垮中国,灾难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尽管灾难不断,麻烦不断,可在每一次灾难面前,中国政府的表现都是临危不惧,处置果断,中国人民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少有的凝聚力,令人印象深刻,更令全世界为之瞩目。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很好地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的严峻考验。诚然,这其中来自网络的力量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每一次灾难发生后,网络几乎都是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正义呐喊,为文明助燃,同时也使一些另类之人很快浮出水面,无地自容。在强大的网络舆论面前,我们欣喜地看到,网络为正义拨开一片云天。同时,一个时期以来,通过网络,不断有一些“网络名人”从网络里蹦出来,最终弄得个天人共愤,无地自容。不信你看——

    “范跑跑”一跑成“名师”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四川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置身边的众多学生于不顾,本能地猛冲下楼,第一个到达操场。事后,范美忠还恬不知耻地发表帖文那一刻地动山摇,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的逃跑行为和贴文中的言论,引发网民热议,并送其绰号“范跑跑”

    范美忠也因为此事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深陷舆论的漩涡,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他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不顾学生安危而率先逃跑的行为在道德上是可耻的,自然要受到道德伦理的严厉谴责,尽管“范跑跑”的逃跑行为,是出于一种“对生的本能的渴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有可原”但至少他的行为是不符合职业道德和良心的,是不配继续再做“灵魂工程师”了,因为他在不合适的时候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在不合适的场合说了不合适的话。因此“范跑跑”受到舆论的普遍谴责是必然的,也是天经地义的。

    “杨不管”不管为哪般

    范美忠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因不顾学生的安危率先逃跑而获名“范跑跑”;紧随其后,又有一名教师因不理课堂上的学生互殴而导致其中一名学生死亡,被称为“杨不管”此事,社会舆论更多地倾向指责“杨不管”的不作为,正是该任课老师的失职而导致学生的死亡。事件一出来后,马上被多个国内知名论坛争相转载,同时引来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事后有当地的教师解释说其实他们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并举出了一些有力的实例加以证明,如此前同样在吴店中学发生了一起学生袭击教师的血案,一刘姓学生用菜刀砍断了其班主任的4个手指,原因只为报复班主任前一天对其上学迟到的批评。诚然,现在的学生确实不大好管,作为老师在管理过程中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顾虑很多“也不完全是老师的错”这与现行的整个教育制度不无关系,但同是身为老师,有的就认为“这种说法完全讲不通”事实上,该名教师是完全没有对事件加以制止,这是严重失职的表现,也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课堂管理是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能,也是体现教师管理能力的一种方式,如在课堂上有打架事件发生,作为教师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此事件中,从两个学生发生争执到打架不会是一瞬间的事情,其实老师完全有机会在他们之间的争执发展到打架之前予以制止。总之,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杨某的“不管”或曰“不作为”才最终导致了被殴学生的死亡,这完全是其置职业职责于不顾造成的,杨某的行为自然难辞其咎。

    “姚抄抄”久抄成“才女”

    上面说的是身处不同地点、不同境遇的两位“灵魂工程师”的那点事。有意思的是“杨不管”事件暴光后“范跑跑”竟有脸拿“杨不管”说事,称:不要拿我和“杨不管”作对比。尽管“范跑跑”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做下的那点事自己还没“扑拢”好,竟有脸公开出来说别人,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正当两位教师的那点事清清浑浑地还没尘埃落定之时,一位学生“才女”忽然又从后台跳到了的前台。江西上饶市90后高二女生姚牧云,被曝多篇文章多处抄袭他人的作品,并四处投稿,被网友称为“姚抄抄”一夜之间,姚牧云抄袭事件迅速在网络特别是天涯、新浪等各大论坛引发强烈反响,一时间“姚抄抄”取代了前段时间最热的“范跑跑”、“杨不管”成为新的关注主题,成为“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据称,该位“天才写作少女”从初二开始,就在多种杂志刊物以及网络上发表“抄袭之作”“她不仅是抄情节,抄部分词句,她实在是一个字都懒得改动,主角姓名都不曾换一个。”抄袭对象从著名作家杜拉斯、白先勇到网络各种无名作者的作品。至今有50余篇、共计13余万字的习作先后发表于30余家报刊,并有作品入选多种级别较高的选本,曾获得过各地组织评选的文字奖项10余次,被称为“才女作家”

    时下,国内学术界的剽窃、文坛的抄袭之风盛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更令人担心的是剽窃和抄袭的低龄化、以及向在校生蔓延的趋势。“姚抄抄”事件被暴光后,姚牧云自然羞愧难当,一段时间内不敢上网,不敢面对老师、同学、记者和发表过其抄袭文章的各种媒体,最后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亲自出来道歉。

    我常常想,诸如“范跑跑”、“杨不管”、“姚抄抄”之流的出现,自有其出现的背景和土壤,这些生动“网名”的出现并迅速在社会上“走红”自然是得益于舆论的力量,更应该归功于网络的方便、快捷和人气众多的优势。民族的进步,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广泛参与,而要想引导舆论,凝气聚力,崇尚文明,鞭挞时弊,来自网络的力量自是不应缺失的。可喜的是,随着我国网民主体的不断扩大,网络舆论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或缺。

    网络,为正义拨开一片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