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河蟹

单宝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单宝剑文集最新章节!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半岛的黄海之滨,虽说只是一个县级城市,但辖区内的海岸线最多时曾达到200多里,其间虽先后划出好几个乡镇的面积,但至今海岸线仍长达120多里。据说,作为一个县级地方,拥有这么多的海岸线,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按说,我从小应该对海以及海产品是不会陌生的。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尽管我生活的城市拥有这么长的海岸线,尽管整个辖区几乎是三面环海,但无论从哪个方向说,我的老家却在离海七八十里以外的内陆山区。说是山区,其实只能算作丘陵地带。在那里,由于远离海边,因此,平时很少能见到海货。不过,我所生活的那个村子是一个典型的山沟。我们村村子不大,满打满算也就只有120多户人家,却分布在大大小小大约五六道沟里,如果用“七沟八梁”来形容,恐怕也不算过分。由于沟多坡多,因此也就地多树多,加之我们村的人自古就勤劳善良,所以,我们村子虽然偏僻,但家家户户过的比较殷实,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时期,也没听说出过要饭的。啊,扯远了,在这里,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些,既然题目与河蟹有关,自然就是要表达与河蟹有关的主题。

    前面说过,我们村沟比较多,那就自然是河也比较多,河多河蟹自然就多,前面之所以罗里罗嗦这么多,落脚点也就在这里。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由于我们那里是典型的内陆山村,见到的蟹子全是清一色的河蟹,偶尔见到海蟹就觉得特别珍重,尽管那时见到的海蟹只不过是些非常普遍而又廉价的小海蟹,据说长在海边的人家一般是不屑吃的,大都用来磨蟹酱了。然而对于象我们这样生活在山村,见多了河蟹的人来说,对难得一见的海蟹还是非常向往的,现在想想,其实真正珍贵而又好吃的还是河蟹。

    大概由于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城里,离开老家年头多了,对农村特别是老家的生活也就不免有些眷恋。因此,每每回到老家,常常与自家的兄弟或儿时的伙伴们唠起有关河蟹的话题。在我的记忆里,老家的河蟹是很多的,每道沟、每条河里都有很多河蟹,得到河蟹的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但大都很简单。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抓河蟹,就是把河里的石头用手掀开,看到栖居在石头下的河蟹受到惊吓慌忙逃散时,赶紧用手抓住就行了,当然也有技巧,首先动作要快,其次要用手抓住河蟹的两只鳌,否则很容易被其夹住手指。另一种是摸河蟹,就象大多数动物都有个窝一样,每只河蟹也都有个固定的窝,它们的窝一般都在河两边离水不远的石缝里或泥土层里,窝边有从窝里盗出来的泥土,很容易发现,但一般比较深,要摸出来很费事,有的由于受多种条件限制,明瞪着眼里面有蟹子,就是取不出来,只好放弃。最简单也最有效猎取河蟹的办法就是照河蟹。所谓照河蟹,顾名思义就是在夜间的行动。河蟹有夜间出来觅食的习惯,其方法是,在夜间手举着手电、灯笼或火把等照明工具,沿着河的两岸,往水里察看,往往在水底下可以发现很多河蟹,一般是以两人结伴为宜,一来由于是在晚上可以壮胆,二来也是捉蟹的实际需要,可以一人举灯或火把,一人专门负责捉蟹,不一会儿就能捉拿到很多,如果兴趣高、时间稍长的话,有时一次能照到半水桶呢!且多是些大蟹子,特别是平时由于多种原因很难捉到的大河蟹。

    记忆中最有趣的照河蟹是在少年儿童时期。那时由于条件落后,一般人很难用得上手电或灯笼等照明工具,最常用的是土法制作的“火把”这种“火把”是用废弃的车外胎割成长条,点着后照明,尽管燃烧后的车皮子味很浓,但由于原料易得,不用额外花费,同时也正由于很浓的车皮子味,似乎别有一番氛围,因此颇受照河蟹者们的欢迎,尤其是我们那帮处于小学阶段能玩善皮的孩子们的欢迎。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捉河蟹的事也就逐渐地减少了,以至外出上学、参加工作后,这种被大人们叱之为“闲闹玩”的“营生”也就渐渐淡忘了。据说,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后来的孩子们也很少有兴致去捉河蟹了,尽管如果捉的话仍然可以捉到不少河蟹。我想,当时我们那帮孩子们之所以热衷于捉河蟹,大概与我们那时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贫乏不无关系“谗”吃是一个因素,另外与无所事事“穷欢乐”也有很大关系,有道是“乐在其中”吗。

    说起“乐在其中”还真是有那么点。近几年来,由于一直在城里工作,平时很少回家,有时回家闲着没事,常带着妻儿到外面转悠,偶尔也闲不住到河边去捉河蟹,尽管不是为了吃。有一次,大概是在一个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弟兄们连同妻儿都回家了,晚上吃完饭后,忽然啦到照河蟹的话题,我与同是在外地工作的二弟一拍即合,决定到河里照蟹子,尽管父母反对,说黑灯瞎火的不安全,但我们还是禁不起诱惑,找出父亲新买的手提式充电灯就出去了。我们沿着河边,一人拿灯照,一人拣拾,很快照到半小桶河蟹。中秋节期间,草木还很茂盛,由于是晚上,看不到远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灯光所照到的方寸之地,既不觉害怕,也不觉得疲劳,正当我俩全神贯注地照河蟹时,突然,在一处较深的水湾里,从草丛中游出一条约一米多长的水蛇来,我俩这才感到有些害怕,一商量该回家了,抬头一看,不知不觉已出去二三里地的路程,几乎到了沟的上头,要知道,这要在白天也需走很长时间的。回到家后,母亲听说我们在外面照河蟹的“历险”不免嗔怪地说了我们几句,但说归说,还是主动帮我们把照到的河蟹用油炒了一大盆子,全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当然,由于照的太多,还剩下不少,回家时母亲让我们捎着,但谁也不稀罕了,也就放在母亲家里,尽管我知道,父母年纪大了,只能吃个一个两个的,再说本来也不大稀罕,至于如何处理的,可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常期在外工作的缘故,难免有时有些“应酬”饭桌上,经常要上一些比较名贵的大海蟹或大闸蟹什么的,应该说对蟹子实在是并不“感冒”当然对河蟹也是如此,尽管河蟹与海蟹相比别有一番风味,但我常常想,如果再有机会回老家晚上住下,还会再去河边照河蟹的,尽管并不完全是为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