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水城我的最

单宝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五中文网 www.45zw.cc,最快更新单宝剑文集最新章节!

    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我看也不尽然。本人自是不敢以智者、仁者自居,但由于从小生长在依山傍海的胶州湾畔,见多了山,见惯了海,而对一马平川的平原、对烟波浩淼的湖水,却一直以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渴盼情结。好在参加工作后尽管由于工作性质使然,外出的机会不是很多,但象江南水乡、华北平原什么的,多少还是去过,不过多是走马观花而已,真正有机会领略水乡平原风采,让我一饱眼福的,当是2008年10月末的江北水城聊城之行。

    10月27-30日,由聊城市东昌区委、区政府和聊城市诗人协会组织的“东昌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颁奖大会,在古色古香的聊城市东昌府区海源阁宾馆如期举行。期间,好客的主人们特意安排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参观了这座靓丽于鲁西平原沃野上的江北明珠——水城聊城。

    其实,在这之前,我曾途经过聊城,也多少听说过水城的美了,但真正近距离地领略却还是第一次。真是不看不知道,一来看后让人又惊又喜,美不胜收。真的没有想到,在鲁西平原的沃野上竟有这样一座耀古烁今的江北水城。以至会后回到家乡,我逢人便说起聊城,介绍起水城的美,被人戏称为“聊城的义务宣传员”了。

    水城的美,美在水上,美在城中。有人说,江南是水做的,那么聊城又何尝不是呢?如果你真正的到过聊城,见过聊城的湖,看过聊城的水,那你一定会说,江北水城的名分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聊城因水而兴,古老的大运河,曾给这里带来高度的繁荣。聊城的水,出古入今,出今入古,积淀了千百年来永不散去的浑厚底蕴。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曾将这里拥趸成古代沿河九大商埠之一,波光潋滟的东昌湖(又称胭脂湖)环城而依,古城新区分明,约一平方公里的古城被近五平方公里的碧波环抱。据了解,前些年,聊城市结合京九铁路的修建,曾对东昌湖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开挖,既扩大了水域面积,又增加了水的容量,同时还在城内建设了总数不下200座布局各异、大小不一的桥梁涵洞,使水城的水相互沟通,这样连同穿城而过的两条河流和沟通河湖的大小沟渠,城区水域面积已超过十三平方公里,占了全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真可谓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相依,城湖相拥,城湖一体,别局一格,堪称中国内陆城市的一大奇观。江北水城的这种独特景观,可谓国内仅有,无与伦比,难怪不少中外游客都不约而同地把这里称为“中国的威尼斯”、现实的“诺亚方舟”

    水城的美,美在过去的辉煌里,美在未来的前景中。江北水城之所以这般富有神韵和魅力,除了其独特的水文环境和城市风貌外,还在于她有着令人仰止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聊城坐落在广袤的鲁西平原上,东依齐鲁大地,西窥秦山晋水,南连中原腹地,北通京津幽燕,是山东省西部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她有着历史悠久、光彩夺目的名胜古迹,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广袤的鲁西平原上曾存在过聊、摄等小国,聊城原为聊国都邑,城因国而名,故称聊城。聊城自古就是鲁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至明清两代,随着经由此地的会通河被开凿成京杭运河的重要河段,给穿城而过的聊城的发展带了勃勃生机。当时商贾云集,百业兴隆,江浙秦晋客商潮水般涌入此地,会馆傍河而立,店铺遍布城区,曾是“富庶甲齐都”的运河骄子,繁荣中兴长达数百年之久,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富丽堂皇的山陕会馆、号称“天下第一楼”的光岳楼、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和苍劲挺拔的宋代铁塔等众多名胜古迹等。聊城赖水而生,它南依黄河,是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交汇之地,水给聊城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文化。鸿儒相卿连翩鹊起,文人骚客脱颖而出,沿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在此地逗留观光,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和优美传说,其中清康熙帝曾四次来聊,乾隆帝九次驻跸聊城,仅登临光岳楼就前后作诗达13首之多。在聊城周围所辖县市,还分布着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鱼山脚下的曹植墓、东阿境内的蚩尤冢,以及古阿井、迷魂阵、鳌头矶、舍利塔等一大批名闻遐迩的名胜古迹。当然,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辉煌历史和名胜古迹绝不仅限如此,但更为可贵的是,聊城人民并没有仅仅陶醉在过去的辉煌中,他们知道,过去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美好的未来最终还要靠今人去开拓,去创造。众所周知,清末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日渐淤积,加之后来铁路、公路、高速路以及航空等运输的逐步普及,京杭运河交通大动脉的地位逐步被取代,聊城地区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相对欠发达地区之一。但尽管如此,聊城作为鲁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一直没有变,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日渐西移,聊城市的区位优势正在逐步显现,特别是随着聊城新的交通枢纽地位的重新确立、旧城改造步伐的逐步加快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兴起,聊城正以更新的城市形象、更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更高的知名度,展现出日益美好的光辉前景,正如当地一位著名诗人所说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过去那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就是东昌”的繁荣景象,很快就会在当今的鲁西平原上重新变为现实。

    作为一个深深爱着这片平原大地、这座江北水城的外地人,我也同样期待着这一天的尽快到来。江北水城,我的最爱。